[简化逻辑] 处理复杂人际关系问题时

Sep 15, 2025|Sep 15, 2025

前言


心态不好的时候,多读一读韩愈的《原毁》,然后看看书。

正文


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重以周,故不怠;轻以约,故人乐为善。
其实回想自己的一些经历来看,这一段自我的修炼比较难以维持,况且我可不是啥谦谦君子,但是又一想,这么做其实可以简化逻辑,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给简单化,我必须要承认,在我的成长经历里,我是非常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,或者说合作能力比较一般般的,在处理某些棘手的问题的时候,确实比较容易情绪失控。

合作大于竞争


我们在分析某种典型的关系的时候,最好有时候能跳出一种逻辑来看,避免长时间让思想处在某种高压的状态,这样更容易导致某种非理性的行为。这里我可以举例子。
闻古之人有舜者,其为人也,仁义人也。求其所以为舜者,责于己曰:“彼,人也;予,人也。彼能是,而我乃不能是!”早夜以思,去其不如舜者,就其如舜者。闻古之人有周公者,其为人也,多才与艺人也。求其所以为周公者,责于己曰:“彼,人也;予,人也。彼能是,而我乃不能是!”早夜以思,去其不如周公者,就其如周公者。舜,大圣人也,后世无及焉;周公,大圣人也,后世无及焉。是人也,乃曰:“不如舜,不如周公,吾之病也。”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!其于人也,曰:“彼人也,能有是,是足为良人矣;能善是,是足为艺人矣。”取其一,不责其二;即其新,不究其旧: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。一善易修也,一艺易能也,其于人也,乃曰:“能有是,是亦足矣。”曰:“能善是,是亦足矣。”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?
notion image
我们先来看看韩愈的思路,这更倾向于儒家的某种理论: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;第一点,责己以圣人之道,见贤思齐,不断进德修业,第二点,待人以宽,鼓励为善,宽容他人短处。在我的理解里,这种思路鼓励自我提升,同时做一个好人。
再来看看科维博士的思路:我认为这种思路采取了比较形象的经济模型的角度,将双方的关系比喻成风险投资,同时提出了鼓励每个人追求高能效的生活方式,从个人的独立走向统合综效的互助。
从历史的角度,我们大概可以看出,自古文人很难有几个混得好的,保持自己的独立意志很难,韩愈也是“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阳路八千。”所以说,可能从某种角度儒家的模型是有弊端的,就是自己做的越多,但是方向不对,反而适得其反。
从经济模型的角度,我们认为有一点科维博士和韩愈是一致的,就是鼓励我们提升自己,让自己尽可能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,例如“积极主动”“以终为始”“要事第一”,保障前三点。
但是韩愈最终没有走向“双赢思维”“知彼解己再到“统合综效”,最后“不断更新”。最终也只能悲叹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

教育的原始驱动力是在优胜劣汰


就和繁衍是人类的本能一样,我们产生对异性的好感也是顺从天性,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矛盾的问题,那就是在竞争中取得优胜和合作伙伴关系中最优模型的问题。
我举自我成长过程中比较极端的例子,也举一些现象来分析,为什么从前阳关开朗爱好学习,之后沉迷游戏郁郁寡欢。
我现在更愿意把某些复杂的问题,看作是数学问题,当然我不是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,虽然有点坏,但不至于坏到极致损害别人的利益,相反,我很佛系,本着能少干涉就不打扰。
我觉得其实可以这样来看,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容易导致情绪的失控和零和博弈,因为更容易导致冲突和误会的扩大化,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,但是却极为可能被感性牵着鼻子走的,我在这个怪圈里困住了5+2年,一次抵抗到底,一次矫往过正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,增加理性的投入,明确资源的分配和最终的目标,同时保持一定独立的距离,从某种契约的角度来实现双方的共赢,坚决反对有条件的爱和期许,反对无止境的投入和无止境的索取,这就是在家庭关系中比较容易导致的极端,太过于“鸡娃”就容易导致类似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里的“雪崩击穿”
💡
这个比喻的核心是:
  •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投入和高压教育(“鸡娃”)相当于不断加大的反向电压
  • 孩子在长期承压下,可能会突然心理崩溃、情绪失控、行为极端,就像二极管在击穿时突然导通,失去控制。
  • 这种状态一旦发生,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和破坏性
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思路是,考虑减少对孩子的关心,尝试开始放羊一段时间,当开始不管不顾的时候,玩累了自然就消停了。

提出更优化的经济模型


我非常欣赏科维博士提出的某种“契约”理念,而且我觉得有时候发呆在解决复杂困难问题的时候更容易激发灵感,周六在图书馆解决elog多数据库同步问题的时候,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,这个时候,看看周围的蓝天白云,或者看看前面或者右手边小姐姐的时候,忽然就有新的思路,放弃对dns劫持问题的深究,验证本地elog可行后,转向真正重要的CI环境注入的问题。
其实有的时候,我们也需要放自己一马,我对韩愈或者儒家的思路保持欣赏,但是不予全盘赞同,要是每个人都是君子,那我只能说完蛋了,这个世界绝对不止唐宋八大家,你韩愈算老几。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自我提升的需求,同时接纳或者复盘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即可。
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,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基于此最核心的供需关系,例如亲情当中,我认为可能是互相理解,和睦和谐,生命传承。例如同学中,我认为可能是共同促进,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取长补短。
同时,我们也必须尊重差异,保持开放的态度,我不赞成过于浓缩一体式的思想,我们愿意践行批评和自我批评,但人非圣贤,而且每个人的人生选择必须由他自己亲手开启,在这方面我的理念会偏向于道家。我们愿意合作,前提是,在合作中我们有所收获,并且能收到正反馈,保留个体的差异,在大的方向上保持一致。
我非常有幸体验过非常高效的组织模型,也经历过自主探索的低谷,我们必须承认,在一个高效能的组织里,确实能使个人的幸福度得到很高的改善,我想这也是未来我的人生中会反复索引到的案例。

总结


更多的时候,我们要出去看看世界,看看美好的东西,并且保持向内向外的和谐,过度向内必将接纳自己的黑暗,过度依赖外源,则经不起风浪;窗外的蓝天白云,屋里明媚的灯光和知识的徜徉,将真正成为指引我们精神前行的航向灯。
[流动核心] 蜿蜒曲折 妙遇神女[路在何方] 如何对待知识和时间